你在这里

萨大孔子学院与萨城华人团体总会联合主办 民俗节中国馆文化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015年8月13-15日, 萨斯卡通市进行了为期3天的民俗节活动,共有二十多个民族举办了展馆,参加这一重要的多元文化活动。萨大孔院与萨城华人团体总会联合组织和主办了中国馆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文艺表演、文化展示、中国特色食品、工艺品和纪念品出售等。

       今年中国馆的文艺表演非常精彩。孔院舞蹈队表演了汉唐舞“桃夭”和彝族舞“欢乐的彝寨”,孔院舞狮舞龙队与萨城舞蹈学校合作表演了龙狮飞舞的节目。参加演出的单位还有萨城舞蹈学校、萨城中文学校、萨城武术队,这些高水表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舞狮,中国人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舞龙舞狮表演1


舞龙舞狮表演2

        孔子学院的舞蹈队的舞蹈老师和演员们为了这次演出几个月来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排练,非常辛苦。她们具有专业水平的的表演博得了观众们的喝彩和掌声。

       她们表演的汉唐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欢乐的彝寨”是一个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姑娘们穿着华丽的少数民族服装,伴随着动听的民族音乐摆动着轻盈飘逸的舞姿,给人一种特别美好和幸福的感受。


汉唐舞“桃夭”


彝族舞“欢乐的彝寨”

       除了表演之外,孔院的展台也热闹非凡。书法,舞龙舞狮照相,面塑等等展位各自发挥特长,弘扬了中国文化,受到了来访者的欢迎。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

       孔院书法展位的老师是一位来自孔子的故乡——山东的寇老师。寇老师曾经在埃德蒙顿孔子学院做过三年的专职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书法老师,他为加拿大朋友们展示了书法文化的魅力,让大家感到惊叹不已。


寇老师在书法展位展示书法


寇老师赠送给市长一副字“海纳百川,厚德载物”

       面塑,也称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面塑以白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在旧社会,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孔院的面塑展位


市长来到面塑展位参观

       除了这些之外,孔院还别出心裁,把表演用的狮子头和龙头放在一个展台上,供游客进行试穿和照相。三天的时间里,来这里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


舞龙舞狮照相展位的志愿者在帮助小朋友试戴龙头


舞龙舞狮“四兄弟”

       在中国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展位,“铜喷洗”。“铜喷洗”是古代供帝王祭祀天神、祖先时,盥手之用的青铜器皿。只要用双手摩擦其环耳,就可使水珠喷射得越来越高。见到如此神奇的玩具,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玩的非常开心。


小朋友在体验“铜盆洗”的神奇

       民俗节的活动为期三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今后孔子学院还会与华人社区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